刚才闲了一会,在网上翻阅各种技术评论,发现有很多人讨论Firefox为什么不去切换到WebKit引擎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:Firefox已经具有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插件生态系统。为了切换渲染引擎而丢弃整个业务模式,这明显,至少在现在属于脑残行为。与此相比,Opera切换到WebKit引擎就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行为,Opera又不是在桌面上的主流浏览器。你见过几个天天抱着Opera很开心的家伙?
就用户体验来说,Firfox和Chrome各有优劣,Chrome的渲染速度和JS执行效率确实比Firefox要快不少。V8引擎的牛确实不是瞎扯出来的。但是,对于一个不怎么玩页游,不怎么开重型网页应用,还抱着一台拥有i7-XXXXQM的CPU的笔记本的人来说,V8所带来的速度提升并不能对生活质量产生很本质的影响啊。然而,Firefox的那些插件已经有很多都是生活必须品了。
举个例子:Firefox有个几乎完美的Zotero系统,用来管理参考文献,在写paper的时候,这个玩意是我用过的包括EndNote在内的,唯一真正实现Cite-While-You-Write的能力的软件。而且,Zotero还是完全免费的。
此外,FireBug也是生活必需品啊,你想搞明白别人网站的数据是怎么传来传去的,没有FireBug是没可能的啊。不要说Chrome的调试系统了,你要是真的用过Chrome的调试,就知道那跟FireBug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。
最后,Firefox可以直接在选项窗口里面控制使用SOCKS代理。而Chrome要实现这个功能必须得重新输入命令行开进程。如果你总得在公司的防火墙内外晃悠,那就只能用Firefox,因为Chrome能把你累死。
呃,对了,还有IE,偶已经很久都没有去碰它了。目前它只是用来对付那些连IE Tabs都搞不定的系统的。